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8节 (第3/3页)
起被她抛到脑后的杨冬燕,忙转过身来问道:“娘你觉得呢?大伯家会不会真分家啊?” “会吧。”杨冬燕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句。 “为啥呢?大伯和大伯娘都说,只要他俩活着就绝对不可能分家!”方氏兴冲冲的凑到杨冬燕身边,“当爹娘的不同意,儿子们还真敢分家啊?” “人心都散了,就算不分家,这家也迟早要散。” 杨冬燕挺心疼魏大嫂的,当娘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兄友弟恭的?最好是小时候和和气气的,长大以后守望相助。可问题是,一旦希望和现实是两码事儿。 迟疑了一下,她又道:“暂时应该是分不了的,怎么着也得等老小娶上媳妇。” 方氏觉得很有道理,同时又挺不能理解他们的。她家里也有小弟,当哥姐的不是一般很疼爱小的吗?事实上,隔壁家的兄弟姐妹一直挺和睦的,谁知道突然就闹出了这事儿来。 她问:“堂哥堂嫂们对俩妹子不都挺好的?怎么对小堂弟这个态度?” 魏大嫂生了六个儿女,前头是一口气生了仨儿子,后来又生了俩闺女,这五个其实年岁相差不算太大,都是两年生一个。唯独这最后一个老小,跟前头哥姐岁数差了一些,从一开始就没处出太多感情来。 本来,俩姐姐还没出嫁时,对这个小弟倒是不差。可那俩在五六年前就相继嫁出去了,其实就算没嫁出去也没啥用,那俩闺女在家里就不太能说得上话。 “这有啥稀罕的?年岁差得大的兄弟,要么把幼弟当成个宝儿,要么就是拿他当成草,就这样呗。” 杨冬燕知道啊,类似的事情她上辈子见得多了。只不过,她上辈子碰到的却不是为了这仨瓜俩枣闹腾了。 先帝的儿女们便是如此,当今就差不多是魏大嫂前头那仨儿子的态度,甚至还不如这个呢。先帝那些年幼的子女,公主们都远嫁和亲了,皇子们或是过继出去或是随便给个爵位安置。反正爹没了,皇子也好公主也罢,一下子就掉价了。 皇室尚且如此,乡下地头…… 噢! 差点儿忘了,隔壁的大哥大嫂还有气呢! 怪不得那么生气。 杨冬燕原本是不气的,因为类似的事情她见得多了。可冷不丁的代入了自己,她就…… 翻着死鱼眼看向正喋喋不休的方氏。 方氏一下子就被看得卡了壳:“娘、娘?” “咋的?也想学隔壁家的?翅膀还没硬,就火急火燎的打算把我这个老婆子给甩掉了?能耐了嘛!老娘还没老呢,你就打算爬到老娘脖子上屙屎撒尿了?那等老娘真就老到不能动弹的那一天,你还不得提前给我塞棺材里去?” 杨冬燕张嘴就开骂,噼里啪啦的好长一段话,直接将方氏骂了个狗血淋头。 别说方氏了,一旁的小杨氏都听懵了。 妯娌俩就这样,瞪着眼睛张着嘴巴,就连脸上那傻乎乎的表情都如出一撤。 傻得离奇! 好半天,杨冬燕才止住了骂声,主要是累了。毕竟她前头跑出去一早上,热闹是凑了,就是没喝一口水。回家又光听方氏叨叨的说个没完,到这会儿是又渴又饿,还累得慌。 “还傻坐着干啥?我饿了!还不赶紧做饭去!” “大、大中午的,做啥饭?”方氏结结巴巴的问道。 “中午啊!那当然是吃午饭啊!咋的?老娘还配不上一顿午饭了?” 一句话,方氏吓得抱头鼠窜,赶紧给这祖宗做饭去。 人家还不要吃饺子馒头,连面条都不要,点明要吃炒菜配米饭,再来一碗热腾腾的蛋花汤! 其实,在乡下地头,除非是农忙时节,才会为了体力加一顿餐,通常情况下还是实行两餐制的。 甚至也不止乡下地头,杨冬燕上辈子也是这样。 不过,以前在王府里,虽然正餐只有两顿,但一天却有三份点心。临近晌午以及下午午睡醒来都有点心,再就是晚饭之后的宵夜了。 可不能想了,再想下去就特别想让刘家兄弟给她送府里的点心。 虾饺、烧麦、糖糍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