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的咒语_第1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节 (第2/5页)

的资金今天上午落实到位了,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……
  苦笑了一下。
  蕾蓉忽然意识到,自己想了半天,都是工作上的事情,竟和眼下的处境毫无关系,难怪唐小糖总说自己是“埋头傻干”,一点错都没有。
  既然要“傻”,就不妨傻得彻底一点,就像……就像高大伦一样。
  还记得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,自己正在做报告,他在听众席上突然嚷了起来,说你这个“最新研究成果”不过是抄袭宋慈的《洗冤录》,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,西方法医近百年的学术成果统统没有达到中国南宋年间的水平……在座的法医们拍案而起,愤怒地与他争辩了起来,他结结巴巴地旁征博引,逐一辩驳,很快竟驳得在场的众人哑口无言。
  蕾蓉走下讲台,看着这个长着皮包骨头的黄色脸孔,尖嘴巴倔强地向外凸起,像极了刚出土的兵马俑的人:“看来你熟读《洗冤录》喽。”
  “当然!”高大伦把头一昂。
  “《洗冤录》卷二第五节,疑难杂说下,有个案例,说的是检验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还是死后投河的,你记得吗?”蕾蓉问。
  高大伦道:“把水从颅骨的囟门倒入,看看有没有泥沙从鼻孔流出,如果有,就必定是生前溺水,因为生前溺水的人,由于挣扎呼吸,鼻孔里必然吸入泥沙,而死后投入水中的人就没有这种现象。”
  “你对解剖学了解吗?”蕾蓉问。
  “我是法医系毕业的,你说我了不了解?”高大伦道,“我在学校学了那么多,又做了许多例尸检,结果发现统统没有超越《洗冤录》的知识范围,这足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——”
  蕾蓉打断他的国学宣讲:“既然你学过解剖学,我问你,从口鼻部吸入的泥沙,能进入颅内吗?”
  报告厅里顿时一阵骚动。
  高大伦呆若木鸡。
  “口鼻部吸入的泥沙,应该进入消化道和呼吸道,很难进入颅内,更何况,如果是死后投尸入河,尸体腐败后,水中泥沙也可以从自然孔道进入颅内,所以倒水入颅的方法并不能准确判定是否生前溺水死亡。”蕾蓉继续说,“同样是这一节中,还记载了一个‘苍蝇破案’的案子,你知道吧?”
  高大伦点点头:“有人被杀了,提刑官让附近居民把家里的镰刀都拿来,布列地上,时方盛暑,一群苍蝇都飞集到一把镰刀上,于是这把镰刀的主人低头认罪。这说明我国古代法医学昆虫学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苍蝇对空气中0.04mg/l的血腥既有反应,所以才齐聚到凶器上。”
  “刀上有血,就是凶器吗?”蕾蓉问道,“这位提刑官做出的是一个假言推理,推理的前提为‘刀上有血就是凶器’,可这一前提是不充分的,刀上的血也有可能是动物血或者刀的主人自己的血啊——你怎么能肯定这不是一起冤假错案呢?”
  高大伦半张着嘴巴,说不出话来。
  “《洗冤录》第三卷第十七节‘验骨’,相信你也熟悉。”蕾蓉道,“其中有这么几句:‘男子骨白,妇人骨黑’——意思是女人生前行经,血渗入骨,所以骨头呈黑色,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是错的;还有‘男子左右手腕及左右臁肕骨边皆有捭骨,妇人无’,意思是男人左右手腕旁有尺骨,左右胫骨旁有腓骨,女人没有,但事实上,尺骨也好,腓骨也罢,男女一样都有;还有‘大小便处各一窍’,这是一个典型的‘眼见为实’造成的错误,现代解剖学早已证明,对于骨骼而言,无论大小便,都只有一个骨盆出口,而不是两个孔……”
  在周围一片低低的蔑笑声中,高大伦的额头上分明地沁出了汗珠,他终于明白,眼前这个女法医,单论对《洗冤录》的研究水平,也远远在他之上。
  “从科学的角度讲,一堆谬误;从逻辑推理来看,不够严密——《洗冤录》怎么能和现代法医的成就相比?”蕾蓉严肃地说,“一个科学家应该不惟古,不惟上,只追求真理,你在21世纪还把13世纪的科研水准奉为圭臬,这怎么可以呢?”
  高大伦转过身,默默地走出了报告厅。
  回到宾馆,他买了张当晚的火车票,准备回到自己那个小城市去,继续做一个籍籍无名的法医。收拾行囊间,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场景:因为一心钻研《洗冤录》和法医技术,他被同事们嘲讽为“食古不化”,提干、涨工资,领导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