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9节 (第2/2页)
,那搬走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。 顾云容其实不太想过生日,过了生日就表示又长了一岁。离嫁人又近了一步。 她不想重蹈覆辙,也对于嫁给旁人没有多少期待。嫁一个没感情的人最好的结果就是婚后逐渐生情,更大的可能是凑合过一辈子。但不论如何,她还是想找个喜欢她的,前生之事实在让她心累。 上回的宴会被那场意外坏了大半,众人都担心倭寇的细作就在附近,顾同甫也没心思挑女婿了。事后顾同甫与徐氏好像重新合计过,可能圈定了几个人选,但具体的,顾云容不得而知,她知道的这些还是秋棠偷听来的。 秋风萧瑟,夜凉如水。 桓澈坐在灯下对着几分奏报看了许久,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。侵袭海宁县那批倭寇已被打退,但仍有不少军情需要他处理。但坐了半晌,他竟然一份也没批,这搁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。 他心里乱麻一样,又发呆片刻,烦躁难抑,将手中兔毫笔按在桌上,起身去就寝。 原想着入睡了就能得片刻安宁,但他显然想多了。 因为他根本睡不着。 头疼欲裂,他掀被起身,打算再折回去批阅奏报,拏云却忽然敲门而入。 “殿下,京中的信,六百里加急送来的。”拏云说着话便将一个书筒递了过去。 桓澈拆开一看字迹,神色便是一凝。 是父皇的信。 飞快扫完上头内容,他捏着信纸的手指紧了又松。 父皇让他不必急着回京,给他半年的时间,让他拿下倭寇头子宗承。 他都不知该喜还是该忧。 他拆信时还以为父皇是要催他回京娶媳妇,而他如今不能也不想回京。眼下暂且不用回京了,但宗承这件事不好办。 有“倭王”之称的宗承,他尚未见过其人,但在京中时就已经听过此人的名号。 一旦拿下宗承,不要说浙江,整个沿海的倭患都能平息大半。 不过眼下还不是思虑宗承之事的时候。 桓澈想起顾云容,脑仁儿又开始隐隐作痛。 到了顾云容生日的正日子,顾家上下忙作一团。 顾同甫去巡抚衙门做事之后,不仅薪俸翻了几番,日常还有底下人的孝敬,顾家因此宽裕了不少,今次办得热热闹闹的。 众人正推杯换盏,就见顾同甫又急匆匆出去迎客。众人以为还是上回来的于大人和于公子,谁知顾同甫请进来个锦衣少年。 那少年生得宛若画中神仙,坐下之后也不与众人搭话,只坐在顾同甫给他临时另设的座上独自喝茶。 宋文选也来了。他此刻已有了醉意,瞧见这么个熟人便精神一振,一摇三晃上去喊了一声“王公子”,坐在对面就开始吹。 筵席散时,宋文选非但没有消停的意思,反而越说越来劲。 他自认已是很能吹了,万万没想到对面的王公子比他还能吹。 这他就不服了! 譬如他说他认识整个钱塘县衙的人,王公子就说他认得整个浙江官场的人;他说他惯会赚钱,一个月少说也有十两银子的进项,王公子就说他不用赚钱也能有滚滚银钱到他手里来。 最可气的是王公子竟然说到他家去无人带领会迷路,宋文选根本不信,即便这位王公子是高官之子,那宅邸能有多大,还能大过皇宫? 顾同甫立在一旁,听得心惊胆战兼一头雾水。 殿下何必要跟宋文选论长短,被个醉鬼冲撞了岂非不妥。但殿下不发话,他也不敢上去将宋文选拽走。 宋文选一杯一杯灌酒,后来说话时舌头都大了,吹的牛也越发离谱。 直到他歪歪斜斜站起来,邀请对面冷眉冷眼端坐的王公子出去比试谁尿得更远,顾同甫是真的吓得一抖,顾不上许多,忙招呼小厮将宋文选拉走。 顾同甫转头见殿下并无起身的意思,觉着难办。 殿下说方才来查刺客之事时,恰巧路过,听见这边人声鼎沸,便顺道来坐坐,歇息片刻。 但殿下也不知是否吃惯了龙肝凤胆,进来之后根本没碰饭菜,只是枯坐着喝茶。 顾同甫正自琢磨,就忽听殿下道:“烦请将令爱叫出来。” 顾同甫以为自己听错了,愣着没动。 桓澈垂眸道:“今日既恰巧赶上令爱生辰,那自是要顺道送份礼的,我适才命底下人备了一份礼。只是这礼总是要当面交给收礼之人才是。” 顾同甫觉得怕是自己方才喝得有些多了,他家哪来那么大的面子。 不过皇室恩赏的东西,自然是应当亲自来接的。 顾云容听说桓澈竟然要当面给她送礼,第一反应就是他怕是喝高了。 不然这根本不可理解。 但来喊她的徐氏说他滴酒未沾。于是她在去的路上,又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磕坏了脑袋。 顾云容见到桓澈时,行了礼便不再开言,桓澈也缄默不语,气氛一时有些诡异。 不知过了多久,桓澈挥手示意一侧的青黛将一个锦盒交给顾云容。 顾云容伸手接过时,感到青黛在盒子下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。她抬头就瞧见青黛目光在锦盒上划了一下。 “姑娘顶好一回去便打开瞧瞧。只是切要当心,仔细保管,莫被旁人磕碰。” 青黛松开手时,顾云容不防锦盒沉重,手上猛地一坠,锦盒几乎脱手掉到地上。 她险险抱住,暗暗心惊,这里面装的什么玩意儿? 她正待告辞,忽听一阵轻微的椅子挪动声传来,转头就看到桓澈站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