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3章 钦差 (第1/2页)
绥宁省抚台响应逆贼号召,背叛了大明,重镇安化下落不明。 三大要镇,已失其二,只剩下乐广省的康宁。 望着沉默的大臣。 朱训樘冷冷道:“前线传来消息,绥宁省的抚台已经投降了。” 顿时掀起轩然大波,许多朝臣露出惶恐的神情,不知该如何是好,议论声嗡嗡的响。 令人烦躁。 这时,群臣最后面的一位人站了出来。 “臣愿请旨,前往绥宁省,查探详情。” 突如突如的声音,立马吸引了众人的目光,大家纷纷望去。 只见一位穿着官袍,面容俊秀,身体瘦弱,看起来瘦不经风的男子。 朱训樘挑起眉头,对这名官员依稀有些模糊,没怎么见过。 “秦兄,你淌什么浑水?” 与男子交好的官员纷纷劝道。 而最前面的阁臣们也有些糊涂,实在这个男子平常不起眼儿的,经他人提点才恍然大悟。 秦良垣的祖父只是一个小军官,随明成祖建立大明朝后,因才能和功劳不高,封了一个小官。 等到了他这一辈儿,才通过科举入职。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祖父的一些功劳掺杂其中。 目前他的官职是奉直大夫,官秩从五品,属于散官官阶,是个虚衔。 秦良垣对其他官员的好意心领了,他继续道:“臣祖籍安化,对安化地方事物,颇有精通,对各大人物也有所熟悉,臣愿亲自前往抗击敌军,此为报答君恩,也可拯救故里。” 说完,他右手掀起衣袍,行了个大礼,跪下。 兵部尚书连忙出来说道:“老臣认为万万不可啊,如今绥宁省沦陷,安化的情况下落不明,需派一稳重的大臣前往,若失去安化的马匹,我大明危矣。” 朱训樘目光闪烁,问道。 “那刘爱卿有什么建议?” 兵部刘尚书思考了一下,缓缓道。 “臣推举兵部侍郎黄贺,他与绥宁省抚台相处十几年,对绥宁省的一些政务了如指掌,不失为最佳人选。” 他顿了一下,又说道:“而且没准儿可以劝降抚台改邪归正。” 朱训樘沉默了片刻,说道:“兵部侍郎,黄贺何在?” “臣在。” 黄贺是一位中年男子,看起来干净利落,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。 “你觉得刘尚书的提议怎么样?” 黄贺拱手道:“臣与绥宁省抚台陈述皖曾打过交道,他为人正直,精通政务。” 黄贺犹豫道:“陈述皖不太可能投降,这其中里面必有原因,臣愿亲自前往。” 自从大明改革以来,兵部逐渐被架空,职权逐渐被稀释,他们迫切需要功绩来证明自己。 这也是黄贺愿意出头的一个原因。 朱训樘望着殿下的情况,刚才无人响应,秦良垣请愿后,才堪堪出声。 也不知是秦良垣的官职太小,让兵部尚书有了一些嫌弃,还是真诚心诚意的为大明着想,才推举了黄贺。 不过,朱训樘对黄贺的能力还是有些了解的,算是一个能臣,最重要的是懂军事,曾在绥宁省的高级官位上,熟悉绥宁省的各大高官。 而这